据新闻介绍,这个周末考试很忙。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五高校首次进行联合自主招生笔试,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校首次合作的自主招生考试,以及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分别进行的自主招生考试,等四大考试阵营同一天进行“优秀生源争夺战”。当天,有来自全省各地的1万多名考生走进考场。
看了这条新闻,我有个感觉,什么事到了咱们这就变得极富有中国味了,自主招生考试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继续下去,我想用不了多久下个“高考”就会诞生了。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考制度指责最多的地方无外乎,认为一考定终生,唯分数论英雄,容易埋没人才,让那些有特长的学生,或者是考试失常的好学生丧失掉升学机会。但,我觉得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高考制度最大的毛病应该在于,它的选拔机制其实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学校为中心。
要验证我的说法也很简单,大家不妨可以看看高考之后各个大学公布的投档线,是不是投档线的高低跟每所大学的实力排名基本上差不多。北大清华他们的分数线一定是最高的,而像南大这样的学校,在分数上始终会和前两所高校保持相应的距离。
说白了,所谓的高考,不就是各大高校在“割韭菜”吗?越好的学校就拥有优先“切割权”,而且割到的“韭菜”永远都是最上面最新鲜的,而学生只不过是按照学校定下的标准,自己去投其所好。
本来,实行自主招生是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它让学生去选学校,而不是被迫地让学校来选择自己。可是,显然事与愿违,所有名校都在把自主招生看成自己“掐尖”,招徕优秀学生的另一捷径。不仅名校要搞合纵、连横,自设统考,而且还要选在同一天竞技,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逼着好学生在考试前就作出选择。不过,大家想过没,连高考都实行考后填志愿了,为何自主招生却要让学生考前做决断?
在人家美国,一个考生参加完“高考”可以收到若干个高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究竟会上哪所,全由学生自己说得算,反倒是学校成了被挑选者。在这样的选拔制度下,那才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责任编辑:南航自考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