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仿如一个“茶几”如何不“杯具”

时间:2010-01-29 14:47作者:admin来源:未知点击:

    两个月前,部门里来了一位实习生,是杭州某高校中文系的大四学生。

  年关临近,这个1988年出生的小姑娘突然变得忙碌起来,一会是要出去参加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一会是要去新华书店购买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

  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了,眼看就业形势严峻,她使出浑身力气找工作。“班上28位同学,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位同学已签约,去了丽水某县某乡某小学教书。”小姑娘的言语中满是焦虑。

  又问了几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子,耳闻最多的照旧是对工作的寻寻觅觅、望眼欲穿。笔者一位朋友的儿子2010年即将硕士研究生毕业,他告诉记者,而今校园内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求职过程仿如一个‘茶几’,上面堆满了‘杯具’(悲剧)。”

  毕业缘何成“杯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更让人无法乐观的是,在2009年,2007年、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均尚有超过百万人未就业。

  金融危机余波未了,高校扩招后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难怪不少硕士生和博士生也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事情又不尽如此。前不久,本报联合省农业厅等部门举办了一场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这场小型招聘会超乎寻常的热闹,3000多名大学生前来应聘,签下2594份意向。

  出人意料之处有三:在现场,学生们惊讶地发现,看似不起眼的农业领域,居然有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农业单位惊喜地感叹,有这么多高素质人才看好农业;主办单位同样意外,原本只是一场小规模专场招聘会,“没想到这么闹猛”。

  不仅是农业领域,民营企业、二三线城市许多企事业单位同样对大学生充满了渴求,省内永康等地一些民营企业眼下就遭遇了难以招到称心如意大学生的难处,由于地处“小地方”,不少大学生往往不肯去。

  事实证明,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俯下身子,转变思维,说不定就能柳暗花明;对用人单位而言,创造条件,转变思维,说不定就能峰回路转。

  义乌工商学院学生杨甫刚,大三时便已是淘宝网上一家做到了“双皇冠”等级的化妆品网店的“掌柜”。

  当很多大学生还要父母提供生活费的时候,他已经在为手下的6个员工发工资了。

  在该校,像杨甫刚这样成功创业的在读学生不在少数。义乌工商学院是一所职业院校,鼓励学生从事职业实践,教学计划中实践与理论的学分比例为6比4,由此造就了一大批创业成功的学生。

  创业是最活跃、最根本、最有效的就业方式。“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祝愿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能找到更多有力的创业支点。

  就业乃民生之本。近年来,每逢毕业季,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为了“饭碗”寻寻觅觅,委实揪动人心。

  我们欣喜地看到,每年,各地党委、政府都在想法设法帮助大学生尽早走上就业岗位。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经济繁荣带来就业岗位的持续增加,更需要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方方面面的努力。这里头既有教学方式的升级、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有创业环境的营造、信息互通平台的搭建,等等。

  我们期待,在不远的未来,那些被誉为“天之骄子”的莘莘学子,在他们迈向社会的求职路上,少些“杯具”,多些欢喜和从容。

(责任编辑:南航自考办)

+联系方式

24小时招生报名咨询热线:13813991986

QQ:2695552009 微信同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接本-自考助学本科 圆你名牌大学梦!